- 沈国江 高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个人主页
- 性别:男
- 学位:
- 毕业院校:
- 研究机构:计算机智能系统研究所
- 邮箱:gjshen1975@zjut.edu.cn;
- 办公地点:
- 研究方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大数据技术
- 个人简介
- 科研工作
- 教学工作
- 个人荣誉
2013/10-至今, 浙江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2017/9-至今,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交通首席科学家(兼)
2008/12-2013/09,浙江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副教授、硕导
2006/04-2008/11,浙江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讲师
2004/04-2006/03,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博士后
1999/09-2004/03,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 博士(硕博连读),导师:孙优贤
1995/09-1999/08,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 学士
现任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综合智能交通委员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智能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智能交通首席科学家。
研究(情况)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4174):面向中小城市的交通控制方法研究,2012/1-2015/12
2) 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7AA11Z216) :公交优先下的城市路网交通智能优化协调控制技术,2007/7-2009/12
3) 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省科技厅配套(G20100029):公交优先下的城市路网交通流智能协调优化控制技术(省配套),2010/1-2010/12
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8094):具有公交优先的城市路网交通协调控制技术研究,2008/1-2010/12
5) 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090208):面向中小城市的路网交通流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0/1-2012/12
6) 主持——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工业项目(2015C31059):中小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示范,2015年7月-2017年7月
7) 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C21169):城市交通干线自适应双向绿波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2007/1-2008/12
8) 主持——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工业项目(2012C21071):面向中小城市的路网交通信号成套控制技术研究,2012/1-2013/12
9) 主持——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CIP2011007):中小城市路网交通流优化控制关键共性技术,2011/7-2013/6
10) 主持——杭州市科技创新项目(20051331B02):基于网络的多相位智能交通控制机设计,2005/7-2007/6
11) 主持——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JG1316):面向计算机类学生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2014/1-2015/12
12)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大数据分析方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2017年9月-2021年9月
13) 主持——政府横向课题:平水镇智能交通改造项目方案设计, 2017年7月
14)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面向硬脆材料的超声辅助精密加工,2018年10月-2020年12月
15)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基于移动设备的条码扫码系统,2017.01-2017.12
16)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交通大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软件开发,2016年5月-2017年9月
17)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城市交通控制算法研究,2014/9-2017 /8
18)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中小城市路网交通流信号协调控制算法,2014/1 -2015/12
19)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灵石县城区智慧交通系统(Ⅰ期)方案设计,2013/11 -2014/3
20)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路网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算法,2013/1-2013/12
21)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数据调查与统计,2012/10-2013/1
22)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交通信号控制仿真评价技术,2011/6-2011/12
23)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移动3G网络测试系统,2010/3-2012/12
24)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公交优先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算法,2010/3-2011/12
25)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基于端对端的移动网络质量感知评价系统, 2007/3-2009/12
26)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检测与脱硫控制装置, 2007/3-2009/12
27)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无线水表集抄管理系统软件,2006/6-2006/12
28)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宁波市公安局经费管理系统,2006/7-2006/10
29)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多相位智能交通控制器和感应车辆检测器设计, 2004/9-2005/12
30)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基于恒流源的城市交通信号灯设计,2004/6-2004/10
31) 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2011AA110304-05):连续流与间断流的协同控制技术2011/1-2013/12
3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274036):具有最优时域指标的多变量鲁棒控制器系统数字化设计研究,2003/1-2005/12
33)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04018):多尺度双子代数建模与控制研究,2004/1-2006/12
34) 参与——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1001-13):基于多智能体的交通干线智能双向绿波带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07/1-2008/12
35) 参与——诸暨市规划局:诸暨市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研究,2011/11-2012/6
发表的论文、专著、教材:
1) Guojiang Shen, Linfeng Zhu, Jihan Lou, Si Shen, Zhi Liu*. Longfeng Tang, Infrared Multi-Pedestrian Tracking in Vertical View via Siamese Convolution Network[J]. IEEE Access, 2019, 7(1): 42718 - 42725.
2) Duanyang Liu, Mengting Wang, Guojiang Shen*, A New Combinatori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for Clustering-Based Traffic Network Partitioning[J]. IEEE Access, 2019, 7(1): 40175 - 40182.
3) Li-Nan Zhu, Peng-Hang Li, Xi Yang, Guo-Jiang Shen* and Yan-Wei Zhao,EE-RJMTFN: A novel manufacturing risk evaluation method for alternative resource selection in cloud manufacturing[J].Concurr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9, 27(1):4-12.
4) ZHI LIU, YUE CHEN, BO CHEN, LINAN ZHU, DU WU, AND GUOJIANG SHEN*, Crowd Counting Method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with Global Density Feature[J]. IEEE Access, 2019, 7(1): 40175 - 40182.
5) Duanyang Liu, Longfeng Tang, Guojiang Shen* and Xiao Han. Traffic Speed Prediction: An Attention-Based Method[J]. Sensors, 2019,19.3386, 1-14. doi:10.3390/s19183836
6) TAO TANG, XIANGJIE KONG*, MENGLIN LI, JINZHONG WANG, GUOJIANG SHEN*, and XINSHUANG WANG,VISOS: A Visual Interactive System for Spatial-Temporal Exploring Station Importance Based on Subway Data[J]. IEEE Access, 2018, 6(1): 42131- 42141.
7) Guojiang Shen, Chaohuan Chen, Qihong Pan, Si Shen, Zhi Liu*,Research on Traffic Speed Prediction by Temporal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with Deformable Kernels[J].IEEE Access,2018, 6(1): 51756-51765.
8) Guojiang Shen, Xiao Han, Junjie Zhou, Zhongyuan Ruan*, and Qihong Pan,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Analysis and depth Fusion of Multi-source Traffic data[J]. IEEE Access, 2018, 6(1): 59329-59335.
9) ZHI LIU, XIAOBIN PAN, and GUOJIANG SHEN*, 3D Vehicle Model Retrieval Method Based on Angle Structure Feature of Render Image[J]. IEEE Access,2018,6(1): 65171-65178.
10) Wei Huang, Xi Yang, Guojiang Shen. Communication-reducing diffusion LMS algorithm over multitask networks。 Information Sciences,2017,382–383:115–134。
11) 朱李楠,王万良,沈国江。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云制造资源优化组合方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 23(1): 203-214.
12) Li-Nan Zhu, Yan-Wei Zhao, and Guo-Jiang Shen。Performance-Matching-Based Resource Selection for Cloud Manufacturing. 2016,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9929: 25–33.
13) Guo-jiang Shen, Yong-yao Yang,A dynamic signal coordin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urban arterial roads and its application,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6,17(9):907-918
14) 沈国江,张伟 著.城市道路智能交通控制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
15) 章如峰,杨义军,沈国江,沈建惠.基于多目标模型的中饱和区域协调控制算法[J].信息与控制,2014,43(2):134-140.
16) 沈国江,朱芸,钱晓杰,胡越.短时交通流组合模型预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38)2:246-251.
17) 沈国江,钱晓杰.主干道动态协调控制技术[J].控制与决策,2013,28(12): 1907-1911.
18) 朱芸,赵文涛,钱晓杰,宋驰,沈国江.典型学校周边道路网的单向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 2012 Sup(1):152-156.
19) 沈国江,王啸虎,孔祥杰,短时交通流量智能组合预测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31(3):561-568.
20) Guojiang Shen, Xiangjie Kong, Xiang Chen, A Short-term Traffic Flow Intelligent Hybrid Forecast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INFORMATICS, 2011, 13(3):65-73.
21) Xiangjie Kong, Yu Qi, Xiumiao Song, and Guojiang Shen, Modeling Disease Spreading on Complex Networks[J].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October, 2011, 8(4):1129-1141.
22) 钱伟,沈国江,孙优贤. 中立型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2):232-236.
23) 任沙浦,沈国江.短时交通流智能混合预测技术[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8):1473-1478.
24) 孔祥杰,沈国江,孙优贤. 基于多智能体的交通干线动态智能协调控制[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0 11(5):544-550.
25) 孔祥杰,沈国江,梁实海. 具有公交优先的路网交通流智能协调控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2009,43(6):1026-1031.
26) Guojiang Shen, Xiangjie Kong. Study on Road Network Traffic Coordination Control Technique With Bus Priority[J]. IEEE Trans. Syst., Man, Cybern. C, Appl. Rev., 2009, 39(3): 343-351.
27) 钱伟,沈国江,孙优贤. 基于LMI的分布时滞系统输出动态反馈镇定[J]. 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26(4):446-450.
28) 沈国江,许卫明.交通干线动态双向绿波带控制技术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2(9):1625-1630.
29) Qian Wei, Shen Guo-jiang, Sun You-xian. Dynamical output feedback stabilization for neutral systems with mixed delay[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2008, 9(8):1043-1049.
30) 钱伟,沈国江,孙优贤. 基于LMI的线性时滞系统输出动态反馈镇定[J]. 控制与决策,2008,23(5):546-550.
31) 於建明 沈国江 沙昊雷. 生物滴滤床净化含H2S废气自动化控制[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9(3): 228-231.
32) 孔祥杰 沈国江 金稳 孙优贤. 基于车辆检测技术的智能交通控制器设计[J].信息与控制,2007,36(6): 760-766.
33) Guo-Jiang Shen. Traffic Flow Modeling of Urban Expressway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C]. Springer LNCS 3973, 15-22.
34) 沈国江. 城市区域交通流智能分散控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6,40(4) :585-589.
35) 高雨 沈国江 叶炜. 城市路网交通分散协调控制[J]. 信息与控制, 2005,34(5): 616-620.
36) 沈国江 孙优贤. 面向控制的城市动态交通网络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39(10) : 1490-1495.
37) 沈国江,戴华平,刘翔,王智,孙优贤. 城市区域交通智能控制研究[J].信息与控制, 2004, 33(1):1-5.
38) 沈国江,戴华平,刘翔,王智,孙优贤. 城市交通干线递阶模糊控制及其神经网络实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24(4):99-105.
39) 沈国江, 胡丹,孙优贤. 造纸过程定量水分的神经网络建模和控制[J].中国造纸学报,2004,19(1):151~155.
40) 沈国江, 胡丹,孙优贤. 城市高速公路交通的神经网络建模与控制[J].信息与控制, 2004,33(6):729-734.
41) 沈国江,衷卫声,刘翔,孙优贤,典型大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Fuzzy-PID控制及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19(6):892-896.
42) 沈国江,孙优贤,基于相序优化的多相位模糊交通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2,17(Suppl.):654-658.
43) 沈国江,马婷芳,孙优贤,基于误差性能指标的强时变时滞系统鲁棒PID继电自整定控制技术[J].中国造纸学报,2002,17(1):93-95.
科研成果及专利:
1) 发明专利:一种城市交通流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控制子区划分方法(ZL2016 1 0171594.1)
2)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交通流量数据恢复方法(CN201410154792.8).
3) 发明专利:一种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状态评价方法及系统(CN102915643A)
4)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主干道协调优先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CN102982688A)
5) 发明专利:一种信号交叉口各相位绿灯时间计算方法及系统(CN102915643A)
6) 发明专利:一种相邻路口交通关联度智能计算方法(ZL201210116548.3)
7) 发明专利:一种短时交通流加权组合预测方法(CN102693633B)
8) 发明专利:一种短时交通流智能组合预测方法(ZL 2009 1 0100395.1)
9) 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公交优先的城市路网交通流智能协调控制方法(ZL 2009 1 0100396.6)
10) 发明专利:车载雷达测距测速仪(ZL 2009 1 0100672.9)
研究生培养等教学情况:
主讲研究生课程:《智慧交通系统》
培养硕士研究生40多人,博士研究生4人
1) 基于交通大脑的城市广域交通管控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019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城市重点廊道交通管控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2016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