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喜报!计算机学院学子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荣获佳绩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0-12 浏览次数:

   2021年10月12日-15日,“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昌大学举行。计算机学院“先手智能—全球首创AI赋能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获得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银奖。产业赛道中,我院“翼瞰智能——基于昇腾全栈AI软硬件平台搭建的AI智能摄影系统”、“多模态手部生物特征感知与识别”斩获两项银奖。这是我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为计忆学子点赞!

 

主赛道银奖

   项目名称:先手智能—全球首创AI赋能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项目成员:于洋、陈永哲、高鲜鑫、苗清然、郑嘉璐、李小静、孙昊浩、丁宝进、鲍盼盼、党源杰、俞天纬、徐斌伟、李湛青、赵邢、徐超清 

   指导教师:王海霞、梁荣华、张怡龙、毛诗焙、冯建江、陈朋 

   项目简介:依托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团队研发了国际领先的新一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突破传统外在的表皮生物特征,采集到了位于人体手部皮肤之下的高安全性生物识别特征。依据多年技术研发和行业经验的积累,团队提供国内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目前行业痛点,自主研发手部生物特征采集模块,提供多模态手部生物特征识别服务,活体防伪服务,以解决生物特征信息易被伪造、无法动态防伪、安全等级低、大基数人群下识别准确率低的难题。

 

产业赛道银奖两项

   项目名称:多模态手部生物特征感知与识别 

   项目成员:李小静、苗清然、陈永哲、高鲜鑫、孙昊浩、丁宝进、于洋、党源杰、王影影、石梦菠、朱成芳、苏立循、薛茗、单鲁斌、毛颖裕 

   指导教师:王海霞、梁荣华、张怡龙、毛诗焙、陈朋 

   项目简介:海康威视是中国安防行业的龙头企业,提出关于多模态生物识别的命题。团队依托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凭借多年研发经验的积累,研发了多模态手部生物特征采集与识别模块,突破传统外在的表皮生物特征,能够同时同步采集8种生物模态,包括皮下三维结构,汗孔、汗腺、真皮指纹、掌纹掌静脉、血氧饱和度、血流分布等,超过海康威视命题要求。

 

   项目名称:翼瞰智能——基于昇腾全栈AI软硬件平台搭建的AI智能摄影系统 

   项目成员:俞天纬、颜灵强、丁小飞、俞家豪、沈彦航、余邵聪、张洁玲、苗清然、宗鹏程、江勇奇、李炜、王嘉飞、党源杰 

   指导老师:赵冬冬、陈朋、梁荣华、宦若虹、高楠

   项目简介:基于昇腾AI芯片的高算力、低功耗特点,我们自主设计并搭建了一套AI智能无人机系统。我们通过强化学习技术让无人机学会专业航拍摄影师的飞行运镜操作,无需人工遥控即可自主拍摄专业摄影片段。同时产品也具备目标跟踪、主动视觉避障、飞行轨迹优化等其他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我们自主设计并开发了基于昇腾SoC的单板集成硬件核心板。该核心板接口丰富,支持高速图像传输,PCIE转USB,无线WiFi等功能,为软件算法提供有力保障。

 

赛事介绍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等十二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创新创业赛事。目前,大赛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世界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全球盛会。 

    本届大赛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主题为“我敢闯、我会创”,共有来自国内外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数增幅达55%,参赛人次增长51%,实现了内地院校参赛全覆盖、教育全学段参赛全覆盖、世界百强大学参赛基本覆盖。今年赛制稳中有变,新增产业命题赛道、新设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新增参赛人员年龄限制,让更多青年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有力促进了赛事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深度融合,营造了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良好生态,推动了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