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课程思政”项目申报及中期考核通知
作者: 发布日期:2020-10-14 浏览次数:

关于开展研究生教学“课程思政”2020年建设项目申报

及2019年项目中期考核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落实学校党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确保课程思政全面覆盖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上,组织2020年度研究生教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及2019年度立项课程建设项目中期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强化“课程思政”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体系化,进一步推进研究生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二、课程建设要求

1.遵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质量育人。

2.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发掘和提炼课程教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确保课程的育人导向,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修订培养计划、建立课程标准、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互动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三、课程建设期限

“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周期不超过两年,项目验收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含)以上的课程教学实践。

四、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须是2020/2021(1)学期开课的32学时以上(含)的非思政类课程,课程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

2.课程负责人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两年教学效果良好且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具有深刻的认识。

3.课程负责人近三年来没有被中止的教学建设项目,两年内没有退休、调离学校、出国一年以上的可预见的人事安排。

4.课程建设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优良,能确保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

5.“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通过验收后,应开展不少于3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扩大改革试点课程的受益面和示范性。

同等条件下,已通过项目验收的校级以上(含)课程建设项目优先申报。

五、申报程序及资助

1.教师自愿申报,填写《浙江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申报表》,报送至各学院(部)。

2.学院(部)对申报课程组织论证,经学院审定、推荐排序后报研究生院。原则上每个学院(部)推荐数不超过3门。

3.经学校组织评审后,发文立项。

4.学校立项的课程,参照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给予经费资助。

六、中期检查

请学院按照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要求,认真检查课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汇总并向研究生院培养办提交课程建设情况中期检查表。学校将根据课程建设进展情况确定二期拨款;对于进展滞缓的项目,暂缓拨付后续建设经费或予以撤销。

提交材料:《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项目中期检查情况登记表》、项目阶段性报告,项目阶段性报告格式不拘,要求观点明确,事实充分,文字简明扼要,并附相关的成果材料,并请提供具体的体现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

七、材料报送时间

新申请:各学院(部)于11月16日前完成申报课程的审核推荐工作,将《浙江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申报表》与《浙江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推荐汇总表》电子稿和纸质稿各一份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办。

中期考核:各学院(部)于11月16日前提交相关书面材料一式1份,电子版材料发邮箱。

联系人:姜莹莹,联系电话:88320145,Email:yjspy@zjut.edu.cn。

 

附件.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