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9日中国图学学会可视化与认知计算专委会走进浙江工业大学报告预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28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29日(周三) 13:00-15:00 报告地点:计算机楼A105报告厅 报告人:刘利刚、汪云海、董建锋 
 报告一题目:当艺术邂逅图形学 报告摘要: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艺术与科学的交融碰撞出绚丽火花。三维艺术与空间图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空间图形为三维艺术搭建起坚实骨架,操控着光影于三维作品表面的流淌;另一方面,艺术家凭借对空间图形的创新性解构与重组,突破传统审美边界。三维艺术的蓬勃发展也促使空间图形不断拓展理论深度,探索新算法以满足艺术的无限想象,两者相互滋养,正重塑着当代视觉文化景观,为人类打开全新审美视野。本报告将通过我们通过我们在三维艺术设计的几个实例,比如橘皮艺术、镜杯碟艺术、纸片光影艺术、纸模艺术、魔镜艺术等,来展示几何规则在艺术呈现中的精妙应用。 讲者简介: 刘利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及CAD/CAE研究。曾获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Siggraph Asia首届时间检验奖 (Test-of-Time Award)、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 (CSIAM GDC) 主任、中国创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几何建模与处理(GMP)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图形学协会(Asiagraphics)副主席。 
 报告二题目:从Canis到PiCCL构建下一代可视化语言体系 报告摘要: 当前主流的可视化工具与编程框架(如 D3.js、Vega 等)虽在数据驱动的图表生成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象形图像元素的自动合成、交互逻辑的复用,以及图表动画的构建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显著限制。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创新性解决方案:首先,Canis 提供了首个声明式图表动画编程语言,支持自动补全的低代码图表动画构建方式,大幅简化了复杂动画的开发流程。其次,Libra 通过引入状态机与交互任务的模块化抽象,统一了跨图表类型的交互逻辑表达,显著提升了交互复用性与结构清晰度。进一步地,PiCCL 语言采用参数化表征与惰性绑定机制,有效突破了象形元素自动合成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复杂图形语义的灵活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该可视化系统能够显著降低交互实现的复杂度、提升开发效率,并为大模型驱动的高质量可视化生成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讲者简介: 汪云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可视分析,近五年在ACM SIGMOD、ACM SIGKDD、ACM SIGCHI、IEEE VIS、IEEE TVCG等相关会议与期刊发论文 70余篇,获得IEEE VIS、ACM SIGCHI多个领域顶级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等奖项。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自然基金委联合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重大专项培育、山东省杰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等项目,担任IEEE TVCG、CGF、 IEEE CG&A等期刊编委。 报告三题目:开放环境下的多媒体内容检索 报告摘要: 随着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快速增长,多媒体内容检索技术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尽管近年来多媒体内容检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但在开放的复杂环境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训练数据数量受限、不同数据域之间的分布差异显著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些挑战,本报告将介绍本课题组在开放环境下智能多媒体内容检索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多媒体内容检索未来发展作简要展望。 讲者简介: 董建锋,浙江工商大学研究员、浙江省可视媒体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图学学会可视化与认知计算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跨媒体智能、多模态学习等。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CF A 类期刊/会议TPAMI,TIP,CVPR,ICCV,NeurIPS等发表论文20余篇。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领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CCF-蚂蚁科研基金等项目10余项。曾获2024年度ACM中国杭州“新星奖”、中国多媒体大会ChinaMM 2023唯一最佳学生论文奖、国际会议CSS 2019 最佳论文奖、中国图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入选2024、2025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人才。 | 



